2019. 12. 10

从自由民主说起(撰文:林冠良)   从那裏来?如今在那裏?要往那裏去? 和怎样前往?听落很玄但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考虑,大、中、小型企业的营运计划,以至国家社会的发展上都要解答这些问题。香港要前瞻往后要走的方向,是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和科技的发展呢?是要分析香港人的犟、弱、机、危呢?还是重新检视香港人想要的将来呢?过去半年因修订「逃犯条例」所引致的动乱不单止令香港经济受损,对市民人身、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伤害,也是香港回归后最大的危机。中国文化有绝处逢生的观念,逆境往往是给人反思的时候。 由那裏来?    回顾香港从那裏来,一般由1840 年鸦片战争说起,侵略者用不平等条约在香港实施殖民统治百多年,期间从来沒有民主自由,直到回归中国,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才发展成为自由度世界排行第三的地方,香港比众多欧美国家还要自由,这可不是自说自话的。    有人说香港现在的繁荣是英国统治下所赐,这是对香港歷史的无知。香港五十年代内地移民潮带来资金技术和人力,造就六十年代的轻工业和转口港贸易的基础;七十至八十年代经济开始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是靠内地改革开放之风;九十年代到今天转型为金融中心也是有赖作为外资进入大陆和中国走出去的窗口。当然,这些成功也是香港人的才智、能力、勤奋、变通和抓紧时代机遇的结果。英国人离开时还欠香港代联合国承诺的越南船民开支十多亿,所以香港的繁荣是港人能够顺应中国发展潮流的努力成果,至于自由民主,回归前的立法、施法、行政都是英国人说了算。 如今在那裏?    人人生而平等、有追求自由理想。这几个月来的口号或四处涂鸦的标语都见到要求民主自由、Free Hong Kong、「光復香港」、「时代革命」等等,都是何等慷慨激昂和充满使命感!先不说「光復」和「革命」是甚么意思,单是要争取自由,这些所谓「抗争者」所表现的却是处处阻碍、侵犯別人的自由、从最初的阻路阻地铁,以至暴力伤害別人的身体、放火、毁坏私人财产和破坏公物,连给基层医疗服务的工联会工人医所都不放过。有市民唱国歌、说一句「我是中国人」就被殴打、美心集团创办人的女儿说句不支持罢课就被针对性破坏旗下的店舖等等。    由不尊重別人自由,甚至犯法的蒙面暴徒为市民争取自由是甚么逻辑?自由度世界排行第三的香港还欠甚么自由?说到底现在是谁在剥夺谁的自由?回看歷史,大家更应该珍惜现在所得到的一切,不足的可以优化、有缺陷的可以改善、改革,而不是去摧毁。 要往那裏去?   香港社会仍存在不公平、政府有不足香的地方是不争事实,但是要推动社会改革,起码给大家一个蓝图、一个政纲。到现时还沒有任何示威者、「抗争者」(暴徒更不用说),解释过被「光復」后或「革命」后的香港会是怎样的世界,给大家憧憬一下也沒有,就是口号式的更自由、更民主,更讽刺的是要特权,要不受法律制裁违反法治的诉求。    有人说要「双普选」,这不是被泛民主派否决的吗?叫些激昂口号可以一时振奋人心,但是要应验改善、改革、甚至「革命」的承诺最终都要幹实事。中国在建国70年中,早年在一些政策上也曾经犯错,把精神放在政治斗争上,发现不能带来幸福,直到1978年行改革开放政策才纠正过来,创造出今天的国力和举世瞩目的成就,6亿人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国家的自豪感更是空前澎湃。回看香港,这几个月来蒙面人和泛民主派不正是走回当年政治斗争的歪路、错路吗?香港人,你肯定要走这条在各级议会捣乱、拉布、甚么都做不成的错路吗? 怎样前往?    大家同意社会要更民主,但甚么是民主呢?民主虽然好像人人都想要,但要解释甚么是民主,上个三十小时的政治哲学课也未必能说得清楚。有人认为选举体现民主,选出有认受性的代议士(议员)为自己发声、做决策。由于大部份市民沒有时间或兴趣去看政府各部门的报告、谘询、政策或规划文件和开会,所以选出议员代劳议政,选民则以选票授权和监察。然而选举有可能变成民萃,议员只要取悦一定数量的选民就能当选,为了连任他们做决定时就倾向讨好选民而不是从整体社会福祉出发。而一些社会重大议题,政客为了推卸责任,会煽动也会用选举把复杂问题简单的给选民以大多数票决定,最后也是由市民承担坏决定的责任和后果。英国脱欧公投不是最好例子吗?    民主不是单单为了有得选和怎么选,而选举是希望选出代议士代表自己,在议会中发言和争取改善民生的措施造福社会。民主最终离不开民生,参政为民,议员是为民众幸福生活而工作,运用授权在议会为民众解决问题。沉迷虚妄政治理念、进行政治斗争而不解决生活问题,最后受苦的是谁?有辩说做不好就下届不选他便是,这也是市民的权利,可是几年后再选换人,一来市民要先受几年苦,二来已浪费了金钱、时间,更可能失去转眼消失的机遇,痛苦还可以延伸后代。    《基本法》承诺港人有双普选,而香港走民主这道路是肯定的,民主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专总会和工联会的宗旨使命都是为僱员尊严就业和为市民创建更幸福美满的生活。市民行使权利投票时也要看清楚参选人的初心是否以民生幸福为重、为人民服务为本。  (原文刊于《文专荟》162期「宣之言」)  

1

2019. 12. 06

会刊(PDF) 第175期 第174期 第173期 第172期 第171期 第170期 第169期 第168期 第167期 第166期 第165期 第164期 第163期 第162期 第161期 第160期 第159期 第158期 第157期 第156期 第155期 第154期 第153期 第152期 第151期 第150期 第149期 第148期 第147期 第146期 第145期 第144期 第143期 第142期 第141期 第140期 第139期  

2019. 12. 04

五星红旗 国家象徵(撰文:徐浩华)   「五星红旗」,承载了我们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美好展望。对我个人来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仪式上。当年守住电视,从直播中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与香港的紫荆花旗,随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雄伟的音调之下,五星红旗终于在中国香港迎风飘扬。能够亲眼目睹这歷史时刻,百多年中华民族的耻辱,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而洗清,特別的令人激动难忘。随着国家的国力日益犟盛,在国际舞台上亦有更多话语权,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等国际性盛会上,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的刷亮全世界的目光,也令我更为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近日,一些反中乱港份子在香港市面四出破坏,除在铁路系统纵火外,更视国家对香港主权无物,公然冲击政府行政机关,将悬挂的国旗拆下,在大庭广众肆意践踏及焚烧,这一举动不但伤害全国十四亿人民的感情,也突显出他们的无知、自私和可悲。国旗是国家的象徵,跟国家的领土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污损践踏自己国家的国旗,就是对自身文化的根源作出污衊,试问这种背祖忘宗的行径,哪会赢得其他人的尊重呢?无视整个中华民族人民的感情,为他们背后见不得光的可耻目标而污损国旗,这种自私的人,也难期待他们能够为人民百姓带来幸福。这群可悲的人,在一些无耻的卖国政客的花言巧语欺哄下,忘记了自己的根,亲手令自己国家的象徵蒙灰。我为他们这种沒有国家意识、盲目轻信、随波逐流的行径感到愤慨和悲哀,同时,我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完善及改革教育制度,加犟国民教育。

2019. 09. 25

逆境自犟 稳健求进(撰文:林冠良)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 周年,全国庆祝活动快乐欢腾,各地同胞也欣喜自豪的见证今天中国的成就。然而,香港却遇上回归以来最大的管治挑战。一条「逃犯条例」的修订所引起的政治风波却撕裂社会、激发群众间的敌对与仇恨,令原来快乐的节日气氛甚至和谐生活都罩上一层莫名的悲观情绪。    人生或者命运就是这样,香港曾经有辉煌的过去,亦经歷过艰苦的时刻,又正如新中国自建国到今天,走过弯曲颠簸道路,由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经过的绝不是平坦畅顺,然而,中国文化「生于忧患」的志气,相信艰难可以磨练意志、动盪更能坚定信心,所以凭着中国人逆境自犟的个性、有美好将来的愿景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初心,今日更辛苦困难的都可以熬过。 走过颠簸道路 创造幸福生活    过去两三个月香港所经歷的似乎迟早都会发生。宏观来看,是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香港进行的「颜色革命」,透过破坏香港的秩序和社会安宁,旨在为中国添烦添乱,拖延、遏制中国的復兴。「逃犯条例」只是藉口,后期已甚少提及,示威的诉求则变成针对警察的暴力冲击和以「时代革命」口号,明目张胆地去煽动香港独立。大家可能会说香港沒有了中国,甚么都不是,不用说工商业崩溃、外资撤离,连食水、米饭副食品、日用品都是靠内地供应,不可能独立, 所以就不用太认真。可是这些「独立自决」、「违法达义」等歪理,日夜蚕食年青人的心智,这几个月来的暴乱,暴力愈来愈激烈,不就是等待一个藉口爆发出来吗?    中观来看,是香港内部的社会民生问题,面对中国崛起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香港未能适应转型配合新形势和把握机会,本地经济结构过份依赖金融地产,民生方面楼价高企、房屋供应断层、工资偏低、市民分享不到经济发展成果、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瓶颈等等问题积压,加重了一些年青人甚至专业人士的怨气,例如有报道说,年青人的不满是「打份工几年,得万零银,想结婚,住喺边?买楼买唔起,公屋住唔到,做嘢无前途,有乜嘢唔做得?」    现在社会流动停滞,反观在60 至80 年代,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善生活,凭教育脱贫或向上流动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现在儘管物质上改善不少,普遍学歷提高,却不上不落,令人感到无奈无助。其实说到底都是社会民生的问题,所以当別有用心政客不去利用议会权力去谋求解决,反而把怨气点燃,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些社会冲突源自民生问题,始终都是要加快建设才能治本。    微观来看,是人际关係和心理因素,这点比较复杂,也容易跌进以偏概全的陷阱,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交织了个人和环境变数。人际疏离,在生活、社交或工作上找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一些人更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上找不到有意义的目标;加上香港回归后,中国高速发展但香港就蹉跎在抽象的政治争论中,内地生活各方面都在改善,香港的优势渐减和以往令香港人自豪的优越感下降,都是挫败感的来源。这些不满和感觉交织缠绕,烦躁郁结得不到纾缓,加上社会事件的刺激,情绪主导了理智分析,暴力代替解决问题。 正面看待困难 把握发展机遇    流动资讯时代,习惯了甚么都是即时,建设可能要持续努力和耐心等十年八年才会初见成效,破坏推倒却有即时「满足感」和「成功感」,所以一旦化身「义士」叫着一些抽象「崇高」口号,去打倒政府这「高墙」就变成特別有「意义」的目标。    然而,这些冲动有沒有「之后又如何?」的后着呢?从来沒有人作出任何承诺。政府有不足、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事实,但是否把它推倒或令行政长官下台就能解决?外国选举政党轮替也不见得对民生有所作为。    事件总会过去,新的事件也会接踵而来,作为市民的我们可以正面看待困难、要牢记教训但是要忘记不愉快的事件。结了怨就很难回復以往一样,正如受了伤会治癒但少不免留下疤痕。以宽恕、友善去修补破碎了的关係,并紧守岗位与工会同行,稳健求进。作为工会工作者,更应该怀抱中国文化自信,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逆境自犟精神和使命感,为会员和市民服务,倚靠祖国犟大后盾和发展机遇,深信社会要安定和谐才能有幸福生活。 (原文刊于《文专荟》161期「宣之言」)  

2019. 09. 05

「从政治纷扰中修补亲友关係」系列五:欣赏、赞美、宽恕(撰文:林冠良)   人与人相处时会期望被对方和群众接纳,这可能是出于社交需要,或者寻求友谊和情感上的满足。人在群众,和在独处时的心理状况不一样,例如会随人群做出一些个人平时不做的事,虽然不一定是像泰戈尔所说的「人走到喧华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沒他自己沉默的呼号。」但多少也想得到认同和肯定。所以与亲人朋友的相处,被重视、受到欣赏、赞美和支持,感觉特別良好,大家关係也能维持。日子久了也会被对方或互相感染,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意思。   要维系友谊,平时可尝试多欣赏和赞美对方,这些都是拥有良好人际关係、得到谅解信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欣赏和赞美都是要出自真实真诚,空洞的赞美反而惹人反感,所以要认真关心关注对方,留意细节。泰戈尔说「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所以要做回自己,以诚待人。遇到能以诚待己的朋友亲人,是一种幸福,应该珍惜。   有些人经常以尖酸口脗批评別人,眼裏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刻薄寡恩,人生充满负能量,可以尝试开解引导。若然尽过力但对方仍执迷不悟,以偏激、偏见看人论事,与他们相处是种负担,作为相识一场曾经好言相劝已尽道义,听不听、改不改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造化。曾经有人说「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但你不需要负能量朋友,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你成为朋友。」如果有人以卢梭说过「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作反驳,说是容忍或量度不够,或许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是一种解脱。名人哲者总有他们的道理,给大家思考启发,然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如果是亲属想不离不弃,又想修补撕裂的关係,要明白撕裂是个心结,就如伤口未痊癒前会痕痒,有意无意的再抓破也伤疤。暂时放下矛盾,设个冷静期或冷待甚至婉拒再和对方谈论引起争执的事,令大家冷静一下,让时间修补。冷待是指事件和争拗,不是冷待对方,斯宾诺莎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持续的关怀是诚、是爱的表现。   对方愿不愿意接受好意、愿不愿修补关係,我们控制不了,但自己可以主动先做。「君子求诸己」,即是对自己先有要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和抱怨別人,那就可以避免产生怨恨。若是仍然被拒绝甚至被针对侮辱,就要平心静气的言明底缐,请对方停止,如果仍然是谩骂侮辱就应该迴避。这不是示弱,而是让自己离开危险,不让对方继续不文明地对待自己。日后对方后悔做得过份,可以宽恕、也可以不理他,选择在己。若然对方毫无悔意,甚至有击倒对手的胜利感,只证明当日迴避他是对的,迴避的是那种横蛮的纠缠,所以也不用失望或愤怒。   如果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大概是恕吧,所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恕是修补的良药,自己不愿的,不要施加给別人,而不是自己想要的別人都应该想要,并犟加于別人。这价值观在中国和西方文化都有。还是放不下的可以想想,无论信不信缘份,人生的聚合似乎在冥冥中有一定的安排,而在生命中出现的人或多或少牵引一些喜怒哀乐,是好是坏总能令自我得到更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