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16

為明天的自己留下今日美影(撰文:林冠良)


  今天拍照比以往方便,一部智能手機已可以拍出很高水平和製造很多專業效果的照片。記得兒時拍照,都是在喜慶日子一家人排得整整齊齊地合照留念。偶然去郊遊,就會以地標風景作背景再擺個時髦姿勢。因為那時菲林珍貴,攝影師總會叫「準備,一二三!」,然後「咔嚓」一聲把人和物照下來。雖然今時今日仍有很多人有叫「準備」的習慣,但當年影得好不好看,甚至成功與否,都要把菲林沖曬後才能知道結果。

 

科技進步 瞬間傳相

   記得年青時,沖曬菲林要一星期之久。後來,沖曬的時間逐漸加快,由幾天到即日可取相片。取回相片,大家可以看相片作藉口,約會當天有份拍攝的朋友出來吃飯見面。今天,科技使一切變得輕易,去一次旅遊可能拍了逾千幀照片,朋友間用手機互傳相片只需數秒,又可透過社交平台或雲端互聯互傳,無遠弗屆,彼此雖天各一方,但又像近在咫尺。

   人與人的距離是遠是近,不能單以空間、科技或時間來量算。物資缺乏的年代, 有機會拍照的人似乎比現在更懂珍惜,他們閒來與家人朋友圍在一起,翻一下相冊,笑笑說說當年如此這般那般,也算樂事,時空和人際的距離亦彷彿縮短了。現在瞬間就可以記錄聲畫影像,幾百幀照片或十數小時的影片,當中有幾多是曾和相中親友一起看、一起笑?又有幾多只是默默地「擺放」在硬碟設備中?

 

拍下美影 送上溫暖

   有些朋友年輕時為生計勞碌營役,沒有機會把美好的一刻留下,晃眼過了半生, 錯過了當年的人物景致,或感懊悔或覺可惜,較幸運的今天還趕得及作出修補。然而,除了親友今天樣貌或當下的風景外,還想留下甚麼?或者說可以為誰、為何留下甚麼?拍硬照、拍影片可以留下影像,而對今天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則是為別人送上希望、留下溫情暖意,目的不是為明天的自己留下今日美影,或許是為傳送別人一點幸福感。

(原文刊於《文專薈》153期「宣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