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15

立言不朽 唯辨真伪(撰文:林冠良)


  中国伦理中有所谓「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即是有真知灼见或警世之道理流传于世。文章具备记录、述志、传意、教化作用,这也是古人所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那种宏愿和志气,又像诗人所咏叹「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忧国忧民情怀,都是不朽之言。

 

讯息泛滥 真伪难辨

  古时印刷技术落后,一书难求,所以能广泛流传的都是一时之选。今天科技发达,传统印刷出版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渠道和不同性质的媒介,人人都可以成为博客、网红、「公民记者」,把自己的见闻经歷或意见感受传播出去,观众粉丝可以成千上万,网上记录也可流传很长时间。

  文章的教诲功能在现代生活中减退,资讯娱乐则变成主流,然而讯息泛滥,寻找资讯虽然容易但也出现碎片化、零散化、可靠性难定,更有伪科学、伪民主、假新闻充斥的情况。不知是因是果,这些特性之下,群众对资讯态度也开始变得被动、依赖和沒有寻找真相的耐性。所以谁掌握媒体工具、谁更迎合群众口味,就可以把想法广泛流传和影响他人。一件事只要有一群人说一百遍一千遍,在不同地方找到一样的说法,就算讯息是假也难以辨別,甚至会懒得去分辨。

 

寻求真相 凤毛麟角

  以公信第一为标榜、以寻求真相为己任的传媒或媒体工作者已是凤毛麟角。反之譁众取宠、以立场代替分析,对不同意见者口诛笔伐甚至恶意抹黑的却比比皆是。作为读者只有不买不看作消极抗衡,但这些歪曲了事实的资讯在电子世界无限繁衍,恐怕在十多二十年后,下一代会建立更偏颇的眼光、更狭隘的思想。

  若果只认识曹丕逼害亲弟而忽略他在中国文学批评的贡献,或者曹操是一名奸险佞臣,而不知他心怀宏图大志、忠于国家的一面,这些都是小事,但是无视祖国近年的成就和迷信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或普选可解决社会问题,执迷偏听,这却祸害无穷。

(原文刊于《文专荟》150期「宣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