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15

土地发展(撰文:林冠良)


 

  多谢理事会各同事的信任,推选我成为今届的宣传及教育委员会(宣教委)主任。要在以往的成绩上更加进步,的确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上届三年的工作繁重,除了恆常的会讯和双月刊外,还举办了多项会务推广活动。去年适逢区议会和立法会选举,再加上社会上发生不少具争议的舆论议题,作为文专总会的宣传及教育部门,上届的同事都能肩负起与会员的沟通、争取社会对文专总会理念和工作的认同的任务,为香港安定繁荣无私地贡献时间和身、心、体力。我定当以上届义工同事和职员的努力作榜样,并希望在以往的基础上创新、创价地为会员服务。

 

安居乐业 众之所愿

  安居乐业是其中一项反映稳定繁荣的条件。说到安居,市民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是楼价高、置业难。正如今期主题土地发展为例,文章有言情说感的内容,也有理性分析的意见,都代表安居问题切身。然而,不论自住还是投资,成为业主可能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很多草根市民但求有片瓦栖身,成功获派公屋改善家人生活更是毕生愿望。

  虽然政府拥有土地分配权力,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有一定优势,但是仍受城市规划和民意政治的限制。然而,真正的限制可能是人们既定的思维框框。例如提高土地供应,为何不可触及「神圣」的郊野公园?要市民安居,为何不可降低申请公共房屋的入息要求,令月入四、五万元的家庭也可申请?居屋售价为何要与市场价格挂鈎?为何核心商业区不可设在天水围或新界东北,把每日长途跋涉地跨区上班的交通时间变成与家人团聚时光?这些提议似乎是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达到。是无可能还是很困难呢?

 

土地问题 研探解决

  试比较中国大陆有13 多亿人,土地面积 960 万平方公里, 中国政府的「两个一百」的目标也很困难,但都逐步迈向成功。而香港只有 7 百多万人口和小小的1100 多平方公里,为了整体社会和下一代的福祉,为何不值得有远见和敢承担的议员和政治持份者深入探讨,去解决困难?

(原文刊于《文专荟》145期「宣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