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5. 15
土地發展(撰文:林冠良)
多謝理事會各同事的信任,推選我成為今屆的宣傳及教育委員會(宣教委)主任。要在以往的成績上更加進步,的確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上屆三年的工作繁重,除了恆常的會訊和雙月刊外,還舉辦了多項會務推廣活動。去年適逢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再加上社會上發生不少具爭議的輿論議題,作為文專總會的宣傳及教育部門,上屆的同事都能肩負起與會員的溝通、爭取社會對文專總會理念和工作的認同的任務,為香港安定繁榮無私地貢獻時間和身、心、體力。我定當以上屆義工同事和職員的努力作榜樣,並希望在以往的基礎上創新、創價地為會員服務。
安居樂業 眾之所願
安居樂業是其中一項反映穩定繁榮的條件。說到安居,市民關心的一個社會問題是樓價高、置業難。正如今期主題土地發展為例,文章有言情說感的內容,也有理性分析的意見,都代表安居問題切身。然而,不論自住還是投資,成為業主可能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很多草根市民但求有片瓦棲身,成功獲派公屋改善家人生活更是畢生願望。
雖然政府擁有土地分配權力,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有一定優勢,但是仍受城市規劃和民意政治的限制。然而,真正的限制可能是人們既定的思維框框。例如提高土地供應,為何不可觸及「神聖」的郊野公園?要市民安居,為何不可降低申請公共房屋的入息要求,令月入四、五萬元的家庭也可申請?居屋售價為何要與市場價格掛鈎?為何核心商業區不可設在天水圍或新界東北,把每日長途跋涉地跨區上班的交通時間變成與家人團聚時光?這些提議似乎是異想天開、絕無可能達到。是無可能還是很困難呢?
土地問題 研探解決
試比較中國大陸有13 多億人,土地面積 960 萬平方公里, 中國政府的「兩個一百」的目標也很困難,但都逐步邁向成功。而香港只有 7 百多萬人口和小小的1100 多平方公里,為了整體社會和下一代的福祉,為何不值得有遠見和敢承擔的議員和政治持份者深入探討,去解決困難?
(原文刊於《文專薈》145期「宣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