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4. 26

從非法佔領看民主正道(撰文:林冠良)


 

  在4月24日一眾違法佔領者被定罪判刑,由16個監禁月至200小時社會服務令,儘管各方對刑期有不同意見,但都帶出了犯罪者要依法處罰的法治原則。可笑的是這班犯罪者當日打着爭取民主的旗幟卻以傷害民生作手段,面對懲罰又推卸是被政治檢控,這正正是民主的反面教材,令人反思甚麼是民主,爭取民主是為了甚麼。

  佔領中環行動當初由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等人舉着「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口號以政治哲學理論中的「公民抗命」的手段去佔領香港金融心臟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目的是爭取符合他們理想的選舉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方法。2014年9月26日學界的集會變成衝擊政府總部,聚集大批學生和各種的抗議人士,到了2014年9月28日凌晨,戴耀廷宣布佔領中環正式啟動,之後演變成佔領金鐘、旺角和銅鑼灣等要道, 堵塞交通,阻礙市民日常生活和商店正常運作,期間不少泛民政黨不甘後人也出來煽動更多人去各區霸佔,但是被當區居民群眾怒罵驅趕後鳥獸散。由於事件變質令支持者和實際參與人數急劇下降,直至11月警方據法庭禁制令清場為止,擾亂了香港79日。

 

顏色革命是偽旗行動

  最初的抗議, 大致上都是一班有理想的青年人希望推動香港的民主改革而參加,但是到了多次衝擊警察防線和政府總部後,行動變得激烈,更被美化為「雨傘革命」,目的變了質,手段也愈來愈暴力,政客積極煽動、外國勢力在推波助瀾,變成另一場的「偽旗行動」,正如中東的 「茉莉花革命」和東歐的 「顏色革命」 一樣,成為外國打擊中國崛起的棋子,參加者就不只是學生,當中混入了政黨、無業人士和分離主義者。

  這段期間,市民每天看着一些流氓般的行為,例如架起路障令救護車和緊急車輛要兜路、攔截並要檢查送入政府總部的飯盒、喝阻路過的婆婆進入「封鎖」範圍,恐嚇想經過障礙物的上班人士和路人、拆毀路標公共設施、偷電、偷用雜物做路障;也有一些啼笑皆非的行為,例如在城市心臟搭露營帳幕男女互擁、馬路中央吃火鍋、打乒乓球、唱歌、打啤牌打麻雀等等,何其自由但不平等,有途人想進入「佔領區」會被盤問、恐嚇和制止,然而到了後期這些佔領區只有寥寥十數人輪流看守雜物。

  政客就是以動聽的口號、不切實際的理想來欺騙群眾,「我要真普選」成為麻醉群眾的咒語,令眾人忽略世界上的普選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只有泛民主派所提倡的一種。更正確的是連泛民主派中也有不同的方案,意見還未統一。這簡單一句「真普選」就是要大家不去思考複雜的、不同的選舉方法的利弊,單純的追求一個空泛模糊的理念。

 

不符合公民抗命原則

  另外,佔中以「公民抗命」作為爭取政改的手段也是偷換概念,把違法行為浪漫化。「公民抗命」是美國哲學家羅爾斯的「正義論」中,市民向政府一些不正義的政策抗議的終極手段,為符合道德原則,這理論對採取這抗爭手段有嚴格要求,包括所反對的政策必須是不公義、行動要有廣大群眾的共識、非暴力、所訴求的公義是社會原則而非個人的原則、是要有預期和接受因為作出的行為而被逮捕及懲處,目的是要以成千上萬的市民犯罪、自首、不抗辯、最後被罰去彰顯政府的不義。

  這裏佔中搞手不告訴大家的是,香港政府的政改方案並不是不公義而是不同意,即是一些政黨不同意這方案。其實泛民主派倡議的選舉方法也沒有廣大社會共識,只是個別黨派所提出的方案,當中不但沒有社會共識,連在泛民主派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見,這不符合「公民抗命」正義和道德的條件要求。衝擊警察防線和政府總部也明顯違反非暴力的要求。還有「公民抗命」很重要的道德正義的條件,就是所有參與犯罪的人要麼不反抗的被捕要麼自首,並且欣然接受懲罰,而不是像今天那些被告般,企圖選擇性接受甚至用各種理由逃避懲罰、推卸責任。

  擾攘79日,造成經濟損失、時間損失難以估計,一些青年因暴力衝擊留下犯罪紀錄,一些被極端政見影響,走向更偏激的港獨分離主義絕路。這種種都是只見壞處,更不用說對社會民生、民主一點貢獻也沒有。以這樣激進的手法爭取民主,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況且在西方民主國家,選舉方法也不盡相同,民主的體現更不限於選舉,如果沒有改善民生,民主有何價值?

  說到改善民生,看看3月在北京舉行的兩會會議(即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常被泛民主派批評為一黨專政、沒有民主的中國,在國家管治和政務上有自己的做法,學習但不模仿西方制度,成績更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公佈。

  香港主流傳媒很少向公眾報道的是,國內有不同層次、階段和渠道的諮詢,舉行兩會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6次親臨到小組會議,細心聽取意見和發言。為了凝聚民意和民智,政府收集了33萬條網上平台的意見,另外包括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一些具代表性的建言被參考採納,反映政府願意聽取人民的聲音,這同樣是體現民主的方式。

 

用協商體現民主

  這種協商民主在學術界已引起關注和討論一段時間,研究顯示比起西方的政黨輪流執政,在政策的執行上更連貫和更有效率。讀者有興趣的話可在網上搜尋有關的研究和討論。就算不看學術研究,且看中國高鐵和各種基建工程的成就,令多少西方學者和市民羨慕。再看美國奧巴馬總統任期中惠及低收入者的醫改和環保政策到了特朗普任總統時就一一被推翻,政策未能實踐就改朝換代,如同欺騙市民。被泛民主派視為神聖萬能的全民公投,在英國就活演了它的不足和缺點,政黨為了不想負上脫歐後果的責任,假借全民公投把這複雜的決定推給選民,結果有目共睹,幾多選民投了的後悔,沒有投的也後悔,贊成或反對的突然發現後果嚴重後悔已來不及,政客就說這是選民的決定,後果責任由全國人民來承擔。

  側重選舉的民主,就算選了個有半數選民支持的政黨,也即是同時不獲另一半選民支持,最終政黨或政府是為選民服務還是為市民服務?選舉不是民主的目的,不能改善民生、不能給人民安穩富足的生活,不論叫甚麼制度都不得民心,給人民選舉權是循環不息的用另一個希望代替一個實現不到的希望的手段而已。

 

民主正道是民生

  中國在建國初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加上天災和偏激的政治運動,人民生活困苦,但改革40年後,不但一些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已追上甚至超越了西方的發達國家,去年總體上在眾多的經濟民生項目卻做出亮麗的成績,比很多歐美國家出色。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的較低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加快推進文化惠民工程…… 等等。還有很多數字不在這裏詳細描述。民眾生活改善,國家富強是實實在在的,而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中的第一個,即是全面小康就將會在明年到期,按目前發展進度,要達到應該沒有懸念。

  民主都是中國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但是民主有不同的方法和制度,對於政客的利益而言,選舉可能是民主的唯一標準,可是對於平民百姓體現民主的是最平常不過也是最直接的有安穩富足的生活。對於13億人的社會,內部要平衡各階層、各民族的利益和發展矛盾,外部要抗衡不懷好意的勢力,要做到今天的成就,試問有那個國家或政府可以相比。加上中國政府的兩個一百年的承諾是向全世界公佈,成績也是每年向世界公開,試問世上又有那個國家做得到?

  在非法佔領告一段落後,大家對政客的嘴臉都有一定程度認識,在追求民主時要認清民主的初心。追求民主一定要把現在的推倒重來,要破壞美滿、富足、和諧的生活嗎?民主最終的目標是選舉嗎?這些選舉式民主是為了甚麼人、是對整體社會有甚麼益處?政客說有「真普選」就會有美好生活,大家又會信嗎?沒有安定、美滿、富足、和諧的生活,要「真普選」來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