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9. 25
逆境自犟 稳健求进(撰文:林冠良)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 周年,全国庆祝活动快乐欢腾,各地同胞也欣喜自豪的见证今天中国的成就。然而,香港却遇上回归以来最大的管治挑战。一条「逃犯条例」的修订所引起的政治风波却撕裂社会、激发群众间的敌对与仇恨,令原来快乐的节日气氛甚至和谐生活都罩上一层莫名的悲观情绪。
人生或者命运就是这样,香港曾经有辉煌的过去,亦经歷过艰苦的时刻,又正如新中国自建国到今天,走过弯曲颠簸道路,由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经过的绝不是平坦畅顺,然而,中国文化「生于忧患」的志气,相信艰难可以磨练意志、动盪更能坚定信心,所以凭着中国人逆境自犟的个性、有美好将来的愿景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初心,今日更辛苦困难的都可以熬过。
走过颠簸道路 创造幸福生活
过去两三个月香港所经歷的似乎迟早都会发生。宏观来看,是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香港进行的「颜色革命」,透过破坏香港的秩序和社会安宁,旨在为中国添烦添乱,拖延、遏制中国的復兴。「逃犯条例」只是藉口,后期已甚少提及,示威的诉求则变成针对警察的暴力冲击和以「时代革命」口号,明目张胆地去煽动香港独立。大家可能会说香港沒有了中国,甚么都不是,不用说工商业崩溃、外资撤离,连食水、米饭副食品、日用品都是靠内地供应,不可能独立, 所以就不用太认真。可是这些「独立自决」、「违法达义」等歪理,日夜蚕食年青人的心智,这几个月来的暴乱,暴力愈来愈激烈,不就是等待一个藉口爆发出来吗?
中观来看,是香港内部的社会民生问题,面对中国崛起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香港未能适应转型配合新形势和把握机会,本地经济结构过份依赖金融地产,民生方面楼价高企、房屋供应断层、工资偏低、市民分享不到经济发展成果、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瓶颈等等问题积压,加重了一些年青人甚至专业人士的怨气,例如有报道说,年青人的不满是「打份工几年,得万零银,想结婚,住喺边?买楼买唔起,公屋住唔到,做嘢无前途,有乜嘢唔做得?」
现在社会流动停滞,反观在60 至80 年代,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善生活,凭教育脱贫或向上流动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现在儘管物质上改善不少,普遍学歷提高,却不上不落,令人感到无奈无助。其实说到底都是社会民生的问题,所以当別有用心政客不去利用议会权力去谋求解决,反而把怨气点燃,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些社会冲突源自民生问题,始终都是要加快建设才能治本。
微观来看,是人际关係和心理因素,这点比较复杂,也容易跌进以偏概全的陷阱,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交织了个人和环境变数。人际疏离,在生活、社交或工作上找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一些人更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上找不到有意义的目标;加上香港回归后,中国高速发展但香港就蹉跎在抽象的政治争论中,内地生活各方面都在改善,香港的优势渐减和以往令香港人自豪的优越感下降,都是挫败感的来源。这些不满和感觉交织缠绕,烦躁郁结得不到纾缓,加上社会事件的刺激,情绪主导了理智分析,暴力代替解决问题。
正面看待困难 把握发展机遇
流动资讯时代,习惯了甚么都是即时,建设可能要持续努力和耐心等十年八年才会初见成效,破坏推倒却有即时「满足感」和「成功感」,所以一旦化身「义士」叫着一些抽象「崇高」口号,去打倒政府这「高墙」就变成特別有「意义」的目标。
然而,这些冲动有沒有「之后又如何?」的后着呢?从来沒有人作出任何承诺。政府有不足、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事实,但是否把它推倒或令行政长官下台就能解决?外国选举政党轮替也不见得对民生有所作为。
事件总会过去,新的事件也会接踵而来,作为市民的我们可以正面看待困难、要牢记教训但是要忘记不愉快的事件。结了怨就很难回復以往一样,正如受了伤会治癒但少不免留下疤痕。以宽恕、友善去修补破碎了的关係,并紧守岗位与工会同行,稳健求进。作为工会工作者,更应该怀抱中国文化自信,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逆境自犟精神和使命感,为会员和市民服务,倚靠祖国犟大后盾和发展机遇,深信社会要安定和谐才能有幸福生活。
(原文刊于《文专荟》161期「宣之言」)